1、上善若水。《老子.8章》
今译:最高境界的善像水一样。
这是用水来比喻上德者的人格,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。
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样。水明显的特质是柔弱,蛰居低处,可滋润万物而不与之相争。别人不愿去的地方,它愿意去;别人不愿做的事它愿意去做,隐忍位卑做人做事,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,而不求索取。

2、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《老子.23章》
今译: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;暴雨下不了一整天。
老子以天道喻人道,以狂风、骤雨喻暴政,揭示为政者严刑峻法,苛捐杂税榨取百姓如同疾风暴雨般,但它是不会持久的,人民会以相应的行为去对应。引申出老子“清静无为”的社会治理理念。
3、“祸兮,福之所倚;福兮,祸之所伏”。》《老子.58章》
今译:灾祸啊,幸福就倚傍在它身上;幸福啊,灾祸就藏在它之中。
这是指祸福相倚,事物互相转化。自然界的事物是相对的,变动的。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,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。
也就是说,在某种情况下,福中潜伏着祸,祸能变成福。相对的双方可以互易,此方可以为彼方,彼方亦可以为此方,这也是辨证法则。

4、。“治大国,若烹小鲜。”《老子.60章》
今译:治理大国,好像煎小魚。
这是老子在劝勉治理者“无为而治”。
“无为”不是不作为的意思,而是说政令不要烦苛,不要折腾,不要妄为,要安静勿扰民和害民, 这样的“无为”实际上是无不为,而想做的事情都能做成。
这实际上是一个警示,是对为政者的告诫,它曾经在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上、社会治理上产生过 重要的影响。

5、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《老子.1章》
今译:可以用言语表达的道,就不是常道;可以说得出来的名字,就不是常名。
老子文中的“道”是形而上的意义,是哲学的范畴。“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”(《易经》)。
老子的道(形而上)是一个实体和动体,,它是宇宙的本源或本体,超越万物而存在;它与有形的器(形而下)相对,器物是其载体。“道”与 “器” 的关系:即法则、规律、道理和器物的关系。

6、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敝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。《老子.22章》
今译:委曲反能保全,屈就便会伸展;低洼反能充盈,陈旧便会生新;少取反能多得,贪多便会迷惑。
这是要人们对事物的两端要知晓和把握,从正面去看透负面的意义作用。还是要告诫人们对眼前利益莫争,观察事物要展现格局和视野。
7、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《老子.33章》
今译:能认识和了解别人的人是智慧的,而能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高明的。
老子讲个人修养中,认识和了解别人固然重要,但自知更为重要,只有不断省视自己,向内打通自己,方能向外与他人他物感通而相融。

8、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。《老子.40章》
今译:道的运动是循环的;道的作用是柔弱的。
道体的运动是循环的,也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。“反”可做返讲,也可理解作相反的意思。
道生万物初始柔韧,但会生发到旺盛和刚强。这是进化论、辨证法观念在人类社会的最早出现。
9、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(老子.42章)
今译:道是独立无偶的,浑沌未分的统一体产生天地;天地产生阴阳之气,阴阳两气相交而形成各种新生体;万物背阴而向阳,阴阳两气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。
这是说,“道”是万物之母;道是运动的实体。

10、名与身孰亲?身与货孰多?得与亡孰病?(老子.44章)
今译:声名和生命相比起来哪一样更为亲切?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?得到名利和丧失生命哪一样更为害?
老子提醒和告诫那些图名贪财、而不顾自己生命危亡者,要看清得失,做正确的选择。
11、“天下有道,却走马以粪;天下无道,戎马生于郊。”《老子.46章》
今译:国家政治上运作正常的,把运载的战马还给农户用来耕种;国家治理不正常的话,便大兴戎马于疆界发动战争。
老子所处的春秋晚期,社会纷乱,战亊既多又烈。 发起征战者,都是侵略者野心勃勃,贪得无厌,侵占别国领土、财物、劳动力等资源。战争杀伐惨烈,百姓死伤无数。 老子指出了战争的祸害,反对侵略征战讨伐,表明了他的人道主义呼声和反战思想。

12、不出户,知天下;不窥牖,见天道。《老子.47章》
今译:不出门外,便能推知天下的事理;不望窗外,能够了解自然的法则。
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运行都有自身规律,而重视直观内省,便能了解外物的运行原理。
巧合的是,佛学也是守持这一观点的。
13、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《老子.56章》
今译:知道的人不言语,言语的的人不知道。引申其意就是,有智慧的人是不多言说的,多说话的就不是智者。
这里的“言”是指政教号令,非一般人所言语之意。

14、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《老子.64章》
今译:九层的高台,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;千里的远行,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出来的。
一切事物都是由微少积累而成量多,意在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松懈,会有所成。
15、民不畏威,则大威至《老子.72章》
今译: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,则更大的祸乱就要发生了。
老子告诫治理者,高压恐怖使人民无法生存时,便会铤而走险。

16、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《老子.73章》
今译:自然的范围广大无边,稀疏而不会有一点漏失。
老子认为人类的行为应取法自然的规律而戒逞强好斗,任何违背这种规律的人和事物都会遭受相应的惩罚。
“失”为漏失、漏的意思。这一句后来演变为:法网恢恢,疏而不漏。意即法网(天道)公正恢宏广大,任何违法作恶者终究会受到严密法律的惩罚,而不会有所遗漏。
17、善者不辯,辯者不善。《老子.81章》
今译:行为良善的人不巧辩,巧辨的人不良善。
老子在提示人要信实,纳言和专精。
- 上一篇 : 小寒当天发的微信祝福语,愿你身体健康,一切都安好
- 下一篇 : 需要记住的七条人性法则
文章标签
-
无